近年來,衡水高新區積極對接中科院等國內外頂端科技資源,以“研發中心-中試基地-產業園”模式建設衡水科技谷,以科技創新調舊、興新。全區科技投入以每年1億元的幅度遞增,超過GDP的4.8%。國家級創新創業平臺達到3家,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年均增長45%以上,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占全市的29%。
打造核心創新平臺。投入5.5億元資金,與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信息情報中心,共建中科衡水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張鎖江、張懿、李洪鐘3個院士工作站和生化工程、濕法冶金等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衡水基地啟用。以中科轉化中心為龍頭,進一步加強教育部“藍火計劃”衡水基地、衡水高新技術轉移促進中心、京津石衡創客聯盟等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建成“藍火計劃”高校工作站21個,與35所高校達成合作項目163項,幫助企業破解技術難題89個,藍火眾創空間被認定為國家級眾創空間。
擴展國際科技合作。依托中科衡水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積極開展國際科技合作。美國耶魯大學教授、中藥全球化聯盟主席鄭永齊建立中藥新藥衡水研發基地,以中醫藥研發為引領,發展面向全球化的中國特色大健康產業。美國加州大學教授、中組部引進人才孫毅,依托2013年諾貝爾獎獲得者托馬斯·聚德霍夫和20位美籍華裔博士專家組,建立中美干細胞與再生醫學衡水中心,預計3年內吸引50家生命科技企業進駐,實現產值100億元。
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啟動建設占地2000畝、起步區500畝的中科衡水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園,承接中科院及中科衡水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引領發展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高端裝備制造四大新興產業,力爭3年內形成1000億元規??萍紕撔录稗D化產值。中科院釩鈦產業全系、中科院超臨界CO2發電裝備等高新技術產業項目啟動建設;中國杭蕭(衡水)綠色裝配建筑、慈航藥業新制劑等總投資158億元的15個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簽約進區。
推動傳統產業轉型。依托中科院及相關高等院校,研究制定了《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明確化工、橡膠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21個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正式簽約,事關高新區轉型升級的12個科研項目通過專家評審。制定了所有企業普遍執行的“五化五度”標準和轉型企業執行的五項標準,并由專家全程指導、考核驗收。目前,區內79家企業啟動轉型升級。已通過專家評審的12個科研項目,投入生產后不僅極大提升企業生產綠色化水平,并且年增產值超過5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