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書記婁勤儉提出,全省上下要強化對標意識,對標總書記的新要求審視江蘇發展,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坐標系中找準所處的新方位、奮斗的新坐標,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進一步系統謀劃走在前列的路徑。”省科技廳廳長王秦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全省科技系統正在科學確定走在前列的目標任務以及具體舉措,推動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省科技系統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精神,堅持“企業是主體、產業是方向、人才是支撐、環境是保障”的理念,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理清發展思路,在深化改革創新發展中明確關鍵舉措,在落實政策加大激勵中優化創新環境,牢牢把握工作著力點和改革突破口,推動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創新型省份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去年,我省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2.7%左右,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2%;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42.7%,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3萬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2.5件,區域創新能力繼續位居全國前列。江蘇已成為我國創新資源密集、創新活動活躍、創新成果豐碩、創新氛圍濃厚的地區之一,科技創新在全省發展大局中發揮了重要支撐引領作用。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明確了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的目標定位,強調‘強化創新引領’,并對系統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王秦認為,這就需要我們緊扣新時代戰略安排,切實提升創新型省份建設水平,加快推動我省從“科技大省”向“科技強省”跨越,為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為開辟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境界作出“江蘇貢獻”。
王秦說,對標審視,從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來看,江蘇提升創新型省份建設水平已迫在眉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也是關系全局的戰略考量。這就需要我們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進行思考,把加快建設創新型省份作為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舉措,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戰略需求,致力于破解新的發展難題、提供新的戰略支撐,在工作上開創新局面,在改革上邁出新步伐,創造性地推動新時代江蘇科技事業蓬勃發展。”
同時,王秦分析,從社會主要矛盾的歷史性變化來看,提升創新型省份建設水平也迫在眉睫。“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這就需要我們把科技創新放到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大局里去思考,主動融入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文明等各領域各方面,以創新理念引領發展變革、以創新供給帶動需求擴展,為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提供更加全面、更加及時、更加精準的科技支撐,不斷增進人民群眾的科技獲得感、幸福感。”
王秦分析,從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來看,提升創新型省份建設水平同樣迫在眉睫。“我國經濟結構出現重大轉變,由過去的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對科技創新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迫切需求。這些年江蘇科技創新工作推進力度很大、成效也比較明顯,但對照先進水平,也存在不少亟待破解的問題和短板,譬如企業創新能力不強、產品附加值不高、產業結構整體上仍然處于中低端、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發揮還不夠充分,等等。這就需要我們有信心、有耐心、有定力地抓好自主創新,加速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高質量發展厚植根基,努力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明確了江蘇科技創新所處的新方位,就為系統謀劃走在前列的路徑舉措奠定了基礎,找到了奮斗方向。“下一步,面向江蘇未來發展重大需求,全省科技系統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核心作用,努力提升江蘇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地位和創新對江蘇發展的支撐能力。”王秦表示。
為達成高質量發展目標,在具體舉措上,我省將重點實施“一深化四提升”專項行動。
“一深化”是指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機制創新,著力破解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和政策性問題,改革科技項目管理和科技投入評價機制,加快從重過程向重結果轉變。健全科技資源共享和成果轉化機制,通過利益聯結機制促進各種創新要素形成合力。
“四提升”則涵蓋以下內容:
著力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完善支持企業創新的普惠性政策,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型領軍企業,支持企業與科研院所、高校融通創新,在企業建設一批高水平研發機構,引進一批高水平創新人才;
著力提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集中突破一批前瞻性、原創性、標志性的科技創新成果,促進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創新成果和產業發展緊密對接;
著力提升創新平臺集聚能力,支持建設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實驗室和科技創新中心,鼓勵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開放創新資源,更大力度強化創新潛力、激發創新活力;
著力提升區域創新發展能力,支持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創新一體化發展,大力推進高新區爭先進位,為各類創新主體營造更有競爭力的創新創業環境。
王秦展望,2018年,我省力爭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74%,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3%,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43%,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4萬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4.5件,進一步提升創新型省份建設水平,為江蘇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撐。本報記者吳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