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強醫藥健康產業、信息技術、海洋新興、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節能環保及新材料、高端服務等7個產業,高新區再掀科技創新熱潮,市、區兩級重點項目建設力爭完成年內投資30億元以上。
當下,以搶抓山東半島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兩大機遇”,全力加快主導產業培育,2018年主導產業形成150億元以上產出能力。醫藥健康產業,重點培育發展醫藥產業中的原料藥制造、生物產品、醫用制造等,健康產業中的醫療服務、健康管理等領域的生產研發和服務項目;信息技術產業,重點培育發展量子技術、人工智能、云計算、5G通訊網絡、物聯網、新型平板顯示、高性能集成電路、新型存儲技術等研發、生產和應用項目;海洋新興產業,重點培育發展深海養殖智能裝備、海洋漁業裝備、海洋觀光旅游裝備、深海裝備等;航空航天產業,重點培育發展航電系統、飛控系統、機電系統、航空材料及元器件的研發、生產等;智能制造產業,重點培育發展新型傳感器、模塊化嵌入式系統、嵌入式互聯網、機器人等智能技術研發、智能測控裝置及智能制造裝備生產項目;節能環保及新材料產業,重點培育發展節能技術和裝備制造等產業項目,以及生態環境材料等領域領軍企業和優質項目;高端服務業,重點培育發展科技服務、金融業、商務服務、電子商務、設計咨詢及各類孵化器等生產性服務業,商貿住餐、旅游休閑、文化創意、教育培訓等生活性服務業等。
項目是發展的基礎和關鍵,今年高新區實施招大引強,樹立“煙臺以外都是外”的開放觀念,面向國際國內開展全方位合作,年內新引進產業項目50個以上、外資項目15個以上、高科技領域項目20個以上;單體投資過20億元項目1個以上,過10億元5個以上、過5億元11個以上、過億元30個以上;推進市、區兩級重點項目建設,力爭完成年內投資30億元以上;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抓好創新創業載體運營,構建集苗圃、孵化、加速、產業化于一體的全鏈條綜合性創新創業平臺體系,力爭新增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以上,孵化催生高新技術創客和創業企業300家以上;大力推進“”、泰山系列、齊魯系列、雙百計劃等人才引進培養,力爭國家層面人才總量突破40人、省級突破45人、市級突破70人,引進博士、碩士和國家“雙一流”高校畢業生200人以上,高層次人才總量、質量繼續保持全市前列。打造宜居宜業環境,全面推進舊村(棚戶區)改造,2018年完成1099套,2019年完成剩余791戶改造任務。規劃特色商業街,配套設置社區農貿市場、中型超市、零售店等商業網點,滿足群眾購物等需求。推進投資1.8億元的航天路、海天路、規劃二號路、經八路、海興路、成龍線等6條道路建設及港城東大街、海越路、經七路等3條道路大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