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門的知春路上、總面積2萬平方米的中關村人工智能創新創業基地近日投入試運行,為人工智能人才培養與供給提供源頭活水。
“基地以創新孵化為載體、成果轉化為手段、人才培養為切入點,以打造一批人工智能創新型企業為使命,聚焦人工智能技術在醫療、制造、教育和軍民融合等領域的應用落地,致力于成為人工智能創新應用領域中的‘精英鍛造場’。”中關村人工智能創新創業基地總經理蒙洋介紹。
基地首創了AI矩陣服務,包括“一平臺、四體系、五支撐”。其中,“一平臺”即中關村人工智能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四體系”包括創新孵化、人才培養、成果轉化、市場推廣體系;“五支撐”涵蓋政策支持、空間運營、科研院所、金融服務、創新企業等。
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主要體現為人才競爭,不僅包括從事人工智能領域的行業人才的競爭,還包括基礎研究人才的競爭。早在2016年,工信部教育考試中心就曾透露,中國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過500萬人。
2017年,北航首次招收人工智能方向的碩士研究生,這也是全國首個人工智能方向的碩士專業,由北航軟件學院、百度、創客天下三家聯合開設,該專業將通過系統學習深度學習、算法、視覺感知、無人系統、機器人等方面的知識技術,項目驅動的案例教學,培養工程型專業技術人才。
“研一上學期主要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項目實踐的機會比較少。通過基地的平臺進入單位實習,不僅增加了項目實戰的經驗,也能更好的幫助自己鞏固之前學習的理論知識。”2017級北航軟件學院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研究生李星宇說,目前,他正在基地入駐的企業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