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師范大學科技園外景。這里吸納了眾多孵化平臺,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創業集群。李偉攝
[閱讀提示]
眾創空間、星創天地、創業就業孵化基地、科技企業孵化器……分屬不同部門指導和管理的這些孵化機構,正在培育著河北未來發展的重要力量。
今年春節后上班天,省委、省政府就在石家莊召開全省“雙創雙服”活動動員部署大會,聚焦創新創業,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
省科技廳數據顯示,2017年全省科技企業孵化器在孵企業4923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343家,在孵企業總收入212.7億元,累計畢業企業2585家;全省眾創空間新注冊企業3700家,吸納就業6.3萬人。伴隨著省委、省政府的新部署以及相關工作的不斷推進,如何才能促進“雙創”提速?如何才能更高質量服務河北創新發展?作為重要載體之一的眾多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也在積極謀求升級。
如何吸引更多優質“雙創”資源
互聯時空眾創空間內的開放式辦公區。李偉攝
“我們的項目在不斷壯大,人員也在增加,能不能給我們隔出一個獨立空間?”3月12日上午,創業團隊“爸媽搜”的負責人許敏,向所入駐的眾創空間提出了新需求。
2015年1月從IBM辭職后,許敏開始了創業之路。他把公司注冊到北京,運營中心卻放到了石家莊。而今,他的團隊已經由3個人發展到30人,業務也從初單一的親子教育O2O平臺發展為擁有“一起朗讀書院”等幾大產品矩陣。
回顧初對創業地點的選擇,許敏認為,之所以選擇石家莊,是因為這樣獲取用戶的成本相對較低,可以迅速獲得批種子用戶。
互聯時空眾創空間的負責人楊瓊很爽快地答應了許敏。他說:“我們正準備對空間進行再次升級呢,計劃引進一套專業的‘雙創’服務軟件,還要加強對入駐項目的篩選。”
許敏當初在比較了四五家孵化平臺之后,終選擇了坐落在河北師大科技園的這家眾創空間。他說:“看中的就是這里的環境和服務,不用說別的,連招聘實習生都很便利。”
創業者的創業設想,就像一粒種子,需要有一小塊土地來生根發芽。各類孵化平臺里提供的那些工位,就是那一小塊土地。
楊瓊之所以選擇升級,是因為他可以提供的“土地”超過了7000平方米,面積之大,在全省眾創空間內都很少見。他希望讓這些土地的產出更高效。
他口中的“產出”包括兩個層面:一是對眾創空間投資者的直接回報,二是創業項目所創造的社會價值,二者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
目前,我省眾創空間的盈利模式主要依靠政府補貼。省科技廳高新處馮建平認為,要打造一個合格的眾創空間,所提供的絕不僅僅只是一個物理空間,還需要具備培育企業成長的孵化能力。
在業界看來,這種孵化能力,核心的就是對創新創業資源的吸引和集聚。馮建平介紹,在這方面,有著30多年發展經驗的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發展勢頭良好,而從2015年才開始出現的眾創空間則需要進一步提升。
他提供的數據顯示,2016年,石家莊高新區占地990.78畝的20多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內,在孵企業實現總產值31.86億元,單位面積平均產值達到了區內平均產值的15.5倍。
如何才能讓孵化平臺吸引更多的優質“雙創”資源呢?省科技廳高新處處長王新建議,孵化平臺要對接、利用好政府、企業、高校以及京津等四種資源。
楊瓊深刻感受到了布局高校周邊給互聯時空眾創空間帶來的諸多優勢。他說,創新主體首先是豐富的,年輕人都有夢想,想創業的就會來這里;大學內的食堂、操場等也都是開放的,可以滿足創業群體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時,數量眾多的大學生,也為組建團隊提供了保障。
省科技企業孵化協會秘書長李靖則致力于讓我省的孵化平臺借力京津冀協同發展實現快速提升。3月9日下午,他推動舉辦的一場京津冀協同推進“雙創雙服”工作座談會在石家莊舉行。會上,三地有關機構達成了多項合作協議。
“我們可動員的力量包括10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4200家小巨人企業、4000家高新企業,還有260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天津市科技創業服務中心主任劉文軍在座談會上表示,他們希望加強與河北的對接。
據了解,目前天津市向河北轉化的科技成果數量偏少,天津市委在對有關部門的巡視時特意指出了這一問題。注意到這一消息,與會者建議,河北的孵化機構應該借機加強同天津的聯系,借以彌補自身的短板。
如何提升“雙創”服務能力
保定大學科技園內,創業者翟繼忠正在介紹自己的創業項目。記者董立龍攝
創業者翟繼忠在找準創業方向的那一刻,便遇到了大的難題——缺錢。
這位華北電力大學的畢業生,從大三開始創業,大四注冊公司,在不斷摸索中將3D打印和工業設計相結合作為創業方向。然而,購買一臺3D打印機所需的4.98萬元,卻成為他創業發展的攔路虎。
翟繼忠遇到的問題,也是他所入駐的豆芽創客空間遇到的問題。當眾多創業者紛紛入駐之后,眾創空間所提供的工商、稅務、法律、財務等方面的基礎服務已經不能滿足創業項目發展的需求了。
省科技廳有關部門的調查發現,目前我省孵化平臺的服務能力仍有待提高。部分孵化器服務內容仍停留在基礎服務上,對企業急需的管理咨詢、技術支持、市場拓展、投融資等高端服務難以提供。
其中,能否幫創業者解決融資問題,已經成為創業者選擇孵化空間看重的指標之一。
國際莊創業廣場的一位負責人介紹,春節后一上班就接待了一個特殊的創業團隊:幾位從海外歸來的年輕人,在居民樓中開發了4款基于視頻識別以及AR技術的APP軟件。然而,產品研發已經完成了,卻發現沒有錢投入生產,這才開始對接專業的孵化機構。
在保定,讓翟繼忠發愁的問題,終得到了解決:保定國家大學科技園的相關運營公司向他伸出了援手,為他購置了臺3D打印機。隨后,園區負責人還為他對接社會資本,籌到了30萬元股權投資,進一步添置了設備。
這位90后介紹,自己畢業第二年,公司就實現營業收入400萬元,去年公司簽下的合同額已突破千萬元。
然而,省內孵化空間的創辦者,很多本身就是初創企業。自身的融資能力有限,想幫助創業企業融資就更難了。
3月9日的那場座談會上,如何破解融資難也成為了各方關注的焦點。與會者給出的方向是,孵化機構要增強自己的資源整合能力,多方對接社會資本。
“創業者光靠講故事就想拿到錢,現在已經沒有這樣的冤大頭了!”車庫教育董事長金子森認為,“要改變創業者的意識,讓創業項目達到企業健康發展的基本指標,可以進行評估,投資者可能才會聽你講故事。”
在石家莊高新區,科技企業孵化器產權可分割的做法,贏得了省內同行的羨慕。據介紹,這些在工業用地上建設的孵化器建筑,可以進行分割銷售。這一政策,非常有利于在孵企業的融資或上市。
要提升的服務能力,不止融資能力。
作為第三方服務機構,競合匯創新創業服務機構正在推廣他們制定的孵化平臺服務標準。目前全省230多家省級以上孵化平臺中,已有68家采用。
該機構總經理李茂青介紹,眾創空間的從業者,過去大多是在地產、廣告、互聯網等領域從業的,他們對于“雙創”的服務,習慣于從自身經驗出發,這樣不僅不利于“雙創”的推進,有時候還會出現問題。
曾有幾位很有活力的大學生帶著一個前景不錯的項目,入駐某眾創空間開始創業,空間的管理者本身也是IT行業出身,因此在指導前者的過程中,總是從技術角度提要求。結果,幾位年輕創業者的項目終沒能在市場競爭中獲勝,反而連團隊自身也被一家大企業收入麾下。這一事例,在圈內被認為是自己辛苦養大的孩子結果給別人效力去了。
能力不足的背后,業界認為,關鍵在于缺乏專業的“雙創”管理服務人員。
為了彌補這塊短板,我省科技部門已經在積極開展培訓教育,并且在全國范圍首先采取了由政府買單、孵化平臺從業者免費學習的模式。
“創業者在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需求。”馮建平認為,我省孵化平臺服務能力提升的方向,就是要養成能精準發掘并滿足這些需求的能力。
如何打造專業孵化平臺
香河縣中信國安創客空間,創業者(右一)正向參觀者介紹自主研發的多旋翼無人機。記者霍艷恩攝
“這是我們的導熱膜系列產品,利用的就是石墨烯導熱性能強的特點,耗電成本比燒煤還低,非常適合在當前的煤改電中推廣。”3月10日,唐山建華石墨烯科技企業孵化器內,創業團隊負責人任國峰介紹起了他們的項目。
據他介紹,自己所率領的團隊,于2015年8月入駐這里,而今,所開發的石墨烯電熱毯、電暖器等產品已經批量走進市場。
130多次的免費實驗、20公斤低價石墨烯粉體、35公斤免費氧化石墨烯粉體……回顧產品研發的過程,任國峰介紹,正是依靠孵化器所提供的這些專業資源,才使項目實現快速突破。
唐山建華集團投資建設的石墨烯科技企業孵化器,以及眾創空間“石墨烯家”,是我省少有的專業化孵化平臺,其定位就在于專門扶持石墨烯中小微企業在短時間內實現科技成果轉化。
就整個河北而言,建設類似這樣特色明顯的專業化孵化平臺,正是“雙創”升級的必由之路。科技部門組織的一次調查顯示,多地孵化器普遍存在的問題之一,就是特色化、專業化發展不足,專業化孵化器數量和質量嚴重滯后。
其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作為專業化孵化器的標配,目前只有少數孵化器具備。
而建華集團的孵化器之所以能吸引優秀創業者進駐的重要因素之一,就在于該集團建設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筑面積達4500平方米的石墨烯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內,配備了500余臺(套)儀器設備;建筑面積2200平方米的石墨烯測試中心,可對石墨烯下游產品性能進行全方位檢測。
更為關鍵的是,該企業年產100噸的石墨烯生產線,還能隨時為創業者提供所需的低成本、高品質石墨烯原料。
“從我們的孵化器內,已經崛起了一個產業集群。”建華集團總經理助理李宜朝介紹,目前孵化器在孵企業有25家,17家已被認定為中小型科技企業,成功研發各類產品30多項,石墨烯潤滑油、除甲醛噴劑、防霧霾口罩等已成功打入市場。
業界認為,專業化的孵化平臺,有助于讓“雙創”更好地服務于我省的產業結構調整,能夠讓孵化平臺自身成為產業鏈條上的一環。
基于這樣的認識,我省各地的孵化平臺正在陸續向專業化邁進。
在石家莊科技創業服務中心,生物醫藥、信息技術項目齊聚的集群效應正在顯現;在廊坊香河,有關孵化平臺正著力打造機器人產業聚集地。
一些大型企業開始成為這類孵化平臺的主體,成為促進“雙創”工作新的生力軍。
中電科13所參與建設的河北云智孵化器,依托自身優勢,專注于衛星導航、電子信息等領域,力求孵化一批創新型小微企業。唐山百川、百年巧匠、巨力集團等高新技術企業也紛紛圍繞主導產業建設了一批向專業化方向發展的眾創空間。(記者董立龍)
■相關
我省計劃實現孵化平臺縣域全覆蓋
2月22日召開的全省“雙創雙服”活動動員部署大會明確,要大力發展眾創空間,并提出,每個縣域都要打造兩個眾創空間。
在省科技廳高新處馮建平看來,這是促進全省“雙創”工作的重要舉措。
據他介紹,河北孵化平臺發展存在的重要問題之一,就是整體上數量不多。目前,全省共有149家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其中省級以上113家,居全國第二方陣,而居全國方陣的廣東有576家、江蘇有548家,分別是河北省的3.9倍、3.7倍。
我省眾創空間雖然覆蓋了全省3/4的縣(市、區)和所有高新區,但是分布還不均衡,主要分布在石家莊、保定、廊坊、唐山,其他設區市數量偏少。具體一個市而言,主要聚焦在市中心區域,周邊很多縣(市、區)處于空白。
業界人士普遍看好我省在縣域打造眾創空間的政策,認為其為孵化機構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河北方大科技園的負責人介紹,他們不僅在省會城市建設了孵化器,還向縣域進行了探索,在寧晉建設的孵化器,目前已經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亮點,也將使企業擁有的孵化器的面積達到12萬平方米。
他認為,在縣域內建設孵化平臺,需要緊密關注當地的產業基礎和產業集群,要讓當地的“創二代”們在思想認識上有個改變,讓他們選擇放棄傳統商業模式,改走創新發展的道路。
同樣關注縣域內產業集群的還有車庫教育董事長金子森,該機構去年在河北對接了15個產業集群,今年列入計劃的還有十幾個。他認為,在縣域內發展孵化平臺,一定要以抓住產業集群為先導。
回顧2017年,縣域孵化平臺的發展,出現了很多好的態勢。其中,區域布局上正在進一步拓展。
唐山灤南、滄州渤海新區、衡水武邑、邯鄲魏縣等地建設的科技企業孵化器,也填補了相關縣域的空白。承德市四家眾創空間備案為省級眾創空間,消除了市域上的空白。與此同時,承德縣高新區打造的城東科技企業孵化器,張家口高新區建設的西山聯創科技企業孵化器,正在逐步建立從“眾創空間—孵化器—科技園區”的創新孵化鏈條。
關注到這些變化,馮建平表示,要總結他們的經驗,加大宣傳力度,為更多的縣域建設眾創空間提供示范案例。
河北要實現縣域孵化平臺全覆蓋,來自京津的專家則給出了很多建議。
國科火炬企業孵化器研究中心主任楊曉非博士認為,河北孵化機構要想吸引更多的創新創業資源,必須努力彌補服務這塊短板,不僅孵化機構本身要提供更加優質的一條龍式的“雙創”服務,還要大力優化營商環境。
楊曉非還給出了一條可以實現彎道超車、快速發展的建議。他說:“可以考慮打造一個雙創城區或雙創社區,用服務和環境產生的吸引力,來聚集創新創業要素入駐。”(文/記者董立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