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歐合作化工項目。皮家琪攝
長城網滄州3月12日訊(記者孫毅通訊員皮家琪)滄州渤海新區對外開放再添重要窗口。日前,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批復同意滄州渤海新區設立中國中東歐(滄州)中小企業合作區,這是滄州渤海新區在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中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也是滄州渤海新區獲得的又一塊國家級“金字招牌”,對于滄州渤海新區擴大對外開放,打造面向中東歐的發展合作平臺具有長遠意義。
批復要求,合作區要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和《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布達佩斯綱要》,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充分發揮創新引領和示范作用,積極探索中國—中東歐中小企業產業合作新模式、新途徑、新舉措,把合作區建設成為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素質人才的重要載體,促進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和技術創新。
批復強調,合作區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園區開發、產業發展、土地使用、環境保護等政策,根據《中國中東歐(滄州)中小企業合作區建設方案》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合作方向和重點任務,全面落實“中國制造2025”,大力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促進與中東歐國家在高端制造、通用航空、新能源新材料、綠色制造和科技服務等領域的合作,推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按照建設方案,中國中東歐(滄州)中小企業合作區將緊緊圍繞“中東歐先進技術轉移孵化的優質平臺、中東歐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良好承接平臺、中東歐國家商品貿易合作國家級示范區”戰略定位,通過構筑“一區四園”發展格局,在高端制造、通用航空、新能源、新材料、科技及現代服務等領域,加強與以中東歐國家為重點的歐洲各國合作,打造華北地區對外開放橋頭堡。
其中,科技智創區以打造“中東歐先進技術轉移孵化的優質平臺”為主要任務,推動建立中東歐合作技術轉移平臺、高教園區、中小企業孵化中心、研發平臺。高端制造園主要承接現代醫療設備與器械、新能源汽車及軌道交通裝備、機器人與智能制造裝備、3D打印等高端裝備產業項目,為科研成果提供轉化、孵化平臺,打造高端裝備制造基地。新材料新能源園依托渤海新區石油化工、冶金裝備等雄厚的產業基礎,著力發展先進高分子材料、高品質特殊鋼、風能、生物質能等新材料新能源產業,全力打造國家示范性新材料產業集群地和國內重要的新能源產業發展高地。通用航空園按照航空裝備制造、航空展示、航空教育培訓等多元化發展思路,依托中捷通航產業園,加強與中東歐國家航空企業對接,做大做強通用航空產業。中歐綠色產業園按照生態環境優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著力打造中東歐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基地。
作為河北沿海率先發展增長極,滄州渤海新區近年來對外開放取得豐碩成果,先后與美法德韓等14個國家和地區建立合作關系,吸引法液空、美國嘉吉、法國威立雅等外資企業投資建廠,累計利用外資12.4億美元,近六年年均增速達44%。滄州黃驊港作為“海上絲綢之路”北起始點,是近年來環渤海港口群中具成長性的深水億噸綜合大港,與德國杜伊斯堡港、荷蘭鹿特丹港建立戰略合作關系,“黃新歐”國際班列、東南亞國際直航航線開通運行。特別是滄州渤海新區中捷產業園區及河北滄州中歐產業園,憑借其擁有的國際合作特殊基因,在對歐合作方面結出了累累碩果。目前,斯洛伐克商務中心、捷克Fair航校、尼特拉葡萄酒莊、荷蘭華荷花卉等40余個涉歐項目實現落戶,總投資超3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