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政府印發《河北省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將著力構建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多領域互動、多要素聯動的綜合創新生態體系。計劃提出,到2020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將超1.7%,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5件以上,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高新技術企業達到6000家。
除增強創新能力、壯大創新主體外,我省在創新平臺建設、創新環境優化上也有明確目標:3年內,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產業技術研究院、企業技術中心等將新增740家,總數達到1900家;擁有千億元級高新區5家,國家級孵化器、眾創空間(星創天地)達250家,院士工作站達360家。
按計劃,未來3年,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快產業技術創新、培育企業創新主體、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推動區域創新、強化創新人才支撐、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優化創新創業環境等,將是我省科技創新的主攻方向。
打造創新驅動引擎,我省將實施創新機構倍增計劃,加強省級以上創新平臺建設,推動各類創新平臺數量增長、質量提升、結構優化;重點在雄安新區以及省級以上高新區、開發區、農業科技園區等,新建一批新型研發機構;聚焦大數據、先進綠色制造、高端新材料等領域,全鏈條創新設計、一體化組織實施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項。
如何催生新動能?計劃提出,將前瞻布局先導性產業,著力培育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技術、前沿材料、生命健康等先導性產業;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聚焦大數據與物聯網、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汽車等10個重點領域,建設3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示范基地;同時,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建設現代農業。
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是科技創新的“生力軍”,厚植創新發展新優勢,我省將加大高新技術企業精準培育力度,實現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服務體系的網格化、精細化、全程化,每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00家;通過分類指導、梯次培育、差異扶持、擴量提質,每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1萬家以上。
此外,根據計劃,我省還將在京津冀協同創新中構筑成果轉化新高地,聚焦創新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構建聯動創新新格局。同時,進一步激發創新發展新活力、大刀闊斧推進科技改革、構建創新驅動新生態。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加大科技投入、開展監測評價、突出協調聯動,力爭到2020年,實現高質量創新發展水平大幅提升,科技創新對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能力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