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布會現場。記者張秀娟攝
長城網2月23日訊(記者張秀娟)從2月23河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落實河北省兩會精神系列新聞發布會之《河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解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行動計劃》為“1+10+3”的架構體系,即1個總方案、10個專項方案、3個任務分工方案。
到2020年,10個專項領域主營業務收入超1.7萬億元,帶動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達到5000億元,占GDP比重達到12%以上
《行動計劃》以聚焦主攻方向、強化載體抓手、發揮政府引導和市場決定性作用為原則,從產業規模、企業競爭力、創新能力、產業聚集四個方面進行量化設定,到2020年,10個專項領域主營業務收入超1.7萬億元,帶動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達到5000億元,占GDP比重達到12%以上。
專項行動分三個層次推進。
一是實施大數據與物聯網、信息技術制造業、人工智能與智能裝備、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汽車、先進環保等5個專項行動。重點是順應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快速向實體經濟融合趨勢,做大五個行業的規模,爭取在全國占有一席之地。
二是實施生物醫藥健康、新能源與智能電網裝備、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產業發展4個專項行動。重點是推進4個領域提質、增效、高端化發展,增強對全省經濟增長的支撐能力。
三是實施未來產業專項行動,重點是順應經濟社會數字化、智能化、服務化趨勢,超前布局重點領域應用基礎研究和產業化開發,搶占發展主動權,在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生命健康、前沿材料等領域取得技術突破,打造未來競爭優勢。
新聞發布會現場。記者張秀娟攝
重點圍繞10個專項行動,組織實施高技術產業化示范等6大工程,建設30個以上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示范基地和產業集群
《行動計劃》主要任務重點是圍繞10個專項行動,組織實施高技術產業化示范、重點技術改造、創新平臺建設、重大科技攻關、標準體系創建、領軍企業培育等6大工程,建設30個以上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示范基地和產業集群,促進更多關鍵共性技術、現代工程技術的集成與突破,推動更多京津科技成果在冀轉移轉化,努力增強產業創新能力,做大做強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和知名品牌,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質量和對全省經濟的支撐作用。
著重從10個方面,提出推動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共性政策及措施
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調整完善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組織推進機制,建立部門間項目、資金安排計劃溝通機制;建立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專家咨詢機制。
深入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以系統推進石保廊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為突破口,強化目標導向和督導問責,推動創新改革政策落地,激發各類市場主體創新活力。
加大省財政資金投入力度。集中省級財政資金支持1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領域發展。
培育更多充滿活力的創業投資機構。擴大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規模,鼓勵各類機構投資者和個人依法設立創業投資企業,支持各市及省級以上開發區組建創業投資基金。
保障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用地供應。優先將10個專項行動中投資較大項目納入省重點項目計劃和省市年度土地利用計劃,優先滿足耕地占補平衡需要。
加大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緊緊圍繞10個專項行動計劃,著力引進一批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實施創新型企業家培育計劃,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
全面提高產業對外開放水平。組織各開發區開展大規模招商引資活動,三年引進千項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對引入的省外重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項目,在省級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等專項資金中統籌安排,予以支持。
建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市場化機制。建立一批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跨區域創新協作服務平臺,推動三省市技術轉移機構互設分支機構。
建立省市縣領導掛點服務企業機制。開展省市領導掛點服務企業活動,及時研究解決企業面臨的難點問題和行業共性問題;省市集中政策資源,重點支持一批市場前景好、競爭力強的企業和項目。
建立目標考核督導機制。完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統計制度;建立部門分工負責制度,強化督查問效,確保行動計劃各項目標任務如期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