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市關于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對外公示,提出建設供需平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表示要充分發揮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資金作用,探索設立30億元的科技成果轉化母基金,進一步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
3年為中小企業提供40億元授信
《意見》提出,要充分發揮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資金作用,完善“政府+保險+銀行+評估公司”多方風險共擔的融資模式,深入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據悉,從2015年開始試水、2016年擴容,中山設立的科技貸款風險準備金池,已從首期的4000萬元擴展至2億元。截至目前,已順利為中小企撬動銀行授信40億元,貸款項目多達194個、金額14億元。
此外,為了給科技成果轉化進一步提供資金保障,《意見》提出設立30億元科技成果轉化母基金,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同時充分發揮科技信貸風險準備金池的作用,加快發展科技信貸;加大科技創新券、企業研發費補助等政策扶持力度,支持科技型企業發展;支持符合條件的創新創業企業通過發行債券、資產證券化等方式進行融資。
加快推進國內外創新資源集聚
《意見》指出,要依托中山市工業技術研究院,進一步以成果轉化為導向,推廣“市級技術創新平臺支撐、高校直接入股、教授團隊技術持股、企業家資金入股”的合作模式,有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同時,《意見》提出廣泛開展國際科技合作,充分利用國際創新創業資源,鼓勵企業建立與具有科學成果轉移轉化先進經驗國家的科技交流渠道和戰略聯盟關系,尤其是加強與以色列魏茨曼研究所合作,力爭推動以色列科技成果在中山產業化。
以色列被譽為全球“第二硅谷”,在今年中山市3·28招商洽談會期間,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WENITZMAN)提出計劃在中山設立研發中心,在生物醫藥、軍民融合、先進裝備制造等方面與中山展開合作。據了解,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是全球十大創新科研中心之一,而計劃設立的中山研究中心將是該公司在中國設立的個研發中心。
在平臺建設方面,《意見》還指出,要加快建設廣東省科學院中山分院,充分吸納廣東省科學院在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生物技術、資源與環境、材料與化工、產業服務等方面的創新資源,使其成為推動雙方高層次人才集聚、產學研合作與科研成果轉化應用的組織載體、創新驅動發展的樞紐型高端平臺。
建設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
根據組團式發展戰略,中山市25個鎮區將組成由中心、東部、東北、西北、南部構成的組團模式,該戰略也是當前中山破解“四個難以為繼”的重要引擎。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東北組團將通過打造區域科技創新服務中心,有效避免專業鎮各自為戰的弊端。
對此,《意見》指出,要結合中山市組團發展戰略和九個重大產業發展平臺布局,鼓勵各組團瞄準自身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領域,打造一批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推動國內外重大科技成果在基地轉化和產業化;同時,結合特色小鎮建設,推動有條件的特色小鎮(科技小鎮)建設成為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深入推動專業鎮協同創新,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參與專業鎮協同創新中心建設,增強產業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能力。
針對企業在產品投產前的中試需求,《意見》提出,重點支持有條件的鎮區打造科技成果中試平臺,面向優勢產業開展中試熟化與產業開發;明確支持火炬開發區率先試點,探索與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企業等合作建設科技成果中試熟化平臺,面向中小微企業開展中試熟化與產業化開發,為中小微企業提供科技成果檢驗檢測、集成與二次開發、評估與評價、技術示范推廣與交易等服務。